两张图上14种相同晶片工艺技术!AMD是不是挣钱呢
Intel代工早已正式放行
无论对Intel还是对整个积体电路金融行业,这都是两个关键的转捩点。
Intel代工市场推广总裁Craig Org在接受快科技等媒体采访时介绍说,以前是Intel代工服务项目(Intel Foundry Services),现在是Intel代工(Intel y),不仅仅是两个崭新的品牌,也是崭新的组织构架。
Intel代工将控制技术、制造、物流配送和代工服务项目相得益彰,是两个与此同时服务项目内部顾客和外部顾客的代工厂。
现阶段,Intel 7、Intel 4结点均已完成,Intel 3、Intel 20A、Intel 18A正在稳步推进,后两者都将在去年做好建成投产准备。
之后,Intel代工将面世Intel 14A和派生版Intel 14A-E,还会一路面世Intel 18A、Intel 3的更多进化版,透过不断升级现有结点,满足和适应相同顾客的需求。
相同的结点会有相同类型的进化版:有的是会针对特定应用领域展开功能拓展,比如Intel 3-E;有的是会增加3D拼接的硅腔体优化,比如Intel 3-T;有的是会展开操控性提高,比如Intel 18 A-P,较原始版提高幅度约有10%;有的是会多维度进化与此同时实现,比如Intel 3-PT。
另外,Intel 16是两个成熟晶片,面向全国对操控性要求不高、对生产成本更敏感的应用领域,它是Intel 22nm、14nm工艺技术的混合体。
再加上与国营事业合作的12nm,Intel公布的两张工艺技术蓝图,就有共约14个结点!
Craig Org在专访中强调了三点,一是生态系的普遍认可。
Synopsys、Cadence、Siemens、Ansys等所有领先的EDA和IP公司,和30多家金融行业企业,都始终如一地走了在对Intel代工的身后。
对Intel代工的顾客来说,这是非常关键,即使当他们想透过Intel的控制技术展开产品结构设计、生产时,可以使用与其它代工厂相同的应用软件、IP,大大节约产品研制周期和宋帝。
二是眼下进展非常顺利。
尽管Intel代工设立的天数十分钟,未来发展旅途会很艰难,但起跑不错。
现阶段,Intel代工早已在每个结点上都获得了顾客,Intel 16、Intel 3均已斩获顾客青睐,Intel 18A更是获得多个顾客,与此同时每一种PCB控制技术也都获得了顾客。
比如说谷歌,就早已成为Intel代工的顾客之一,详细情况暂假造,但是Craig Orb指出,获得这些在业内极其关键、在各自领域处在领先水平的大顾客,真的很关键,毕竟Intel代工现阶段尚处在起跑阶段,很高兴能够获得顾客们越来越多的支持。
值得注意的是,早已上架的Intel 4没有对外代工,顾客只有两个就是Intel,即使它实在Intel代工设立之前就面世了,后续的Intel 3先进经验了Intel 4和其它控制技术的缺点,控制技术更加科技化,因此顾客只需选择Intel 3。
Intel去年的第三代至强服务项目器CPU,包括P核结构设计的Granite Rapids、首次纯E核结构设计的Sierra Forest,也都基于Intel 3。
对在这般短的天数里,面世这般丰富的晶片结点,如何平衡生产成本和利润问题,Craig Org解释说,Intel代工这几年确实有很多晶片结点,但每两年会有两个崭新的、大的结点面世,然后内要一年左右就会有两个重构版,而重构版的研制工作效率要小于大的结点。
因此,Intel代工是大变革和渐进式重构与此同时展开,把它们加起来看的时候,就会发现是相对可控的。
关于和台积电的对比,Craig Orb透露,很荣幸能够与台积电比较,但是没有得到Intel 18A与台积电N3在控制技术上类似之类的顾客反馈,即使顾客关注更多的是每瓦操控性,也就是操控性,在这方面,Intel的晶片工艺技术与竞品不相上下。
尤其是Intel 18A的每瓦操控性,Intel收到的顾客反馈认为很棒,相信这是一项领先的控制技术,Intel也相信他们的话。
Craig Orb进一步指出,和其它代工厂一样,Intel打工也总是谈论PPACS,也就是操控性(Performance)、功耗(Power)、面积(Area)、生产成本(Cost)、天数表(Schedule)。
其中最关键的是天数表,如果不能按时交付麻烦就大了,一切都是空谈,所以必须先有天数表,然后才是其它问题。
而在PPAC中,生产成本取决于控制技术的结构,如需要多少层、多少间距、哪种材料,如何组合各项控制技术,和产量和良率。
在良率上,Craig Org声称,Intel代工在业内非常有竞争力,在结构性生产成本上同样达到了业界领先水平,而今透过内部和外部顾客,进一步扩大了规模化生产。
综合所有因素来看,Intel 18 A将使得Intel代工回到两个非常具有生产成本竞争力的位置,尤其是在考虑到它带来的产量优势之后。
Intel代工设立之后,正在转型为与此同时服务项目于内部和外部顾客的代工厂。
对顾客而言,他们可以接触到Intel创造的所有控制技术,这是他们以前无法获得的,而且可以绝对相信自己的信息是受到保护的。
对Intel而言,这一模式带来的主要优势在于,开始以其它代工厂为基准来衡量自己,以努力确保向自己和顾客提供的产品更具竞争力。
当然,即便算上Intel代工服务项目,天数满打满算也才3年,而获得代工顾客后,首先需要1-2年的产品结构设计才能量产,所以截至现阶段,Intel代工还没有正式开始为其它顾客大规模量产芯片,但早已获得了大量顾客的芳心,与此同时在PCB方面早已有了可观的收入。
与此同时,无论金融行业顾客、消费者,还是华尔街投资者,都开始理解Intel代工的策略,并普遍予以支持。
正如Intel CEO帕特·基辛格所言,要想在积体电路这个金融行业取得成功,必须扩大规模,这反过来又有助于进一步扩大规模,获得足够的竞争力,在某种程度上还能让世界变得更美好,即使它使物流配送更有韧性和可持续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