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新风尚”到“新日常生活”,5个关键字,看上海人如何把这件“鸡毛蒜皮”做出“大改变”陈奕迅为什么被老公坑惨了?按揭要自己还,还要每星期给她零用钱
今天是《北京市日常生活生活废弃物条例》正式开始实施5十周年。上周五,海湾君走访调查杭城数个住宅小区、森林公园、中转、店铺、路政企业,了解废弃物进行分类整件“鸡毛蒜皮”为北京带来的“大改变”。从“新风尚”到“新日常生活”,迈向新阶段的北京废弃物进行分类更精确、自由民主、睿智、低碳和有趣。
01
更精确
用公共汽车广播系统的方式为废弃物保洁精确钟声,你见过吗?在黄浦区数个住宅小区、菜市场、临街店铺的废弃物保洁技术指标上,新增加了一块“指示牌”,可以表明废弃物保洁车的预计到站天数。根据指示牌广播系统和智能手机消息,路政工可以在工程车到达前拖出废弃物桶,减少废弃物桶在箱房内的曝露天数。

黄浦区公共汽车广播系统式公共汽车线路睿智保洁App,工作人员可以看到下一个点的情况
上午9时05分,浦西市中区均泰丽轩住宅小区废弃物箱房内的“指示牌”上,表明保洁车预计在9:15到达,路政工智能手机上也跳出了车将到站的短信。指示牌上,还表明出保洁车的车牌号、保洁单位和桶数等信息。见状,路政工将湿废弃物桶拖到泰州路上,保洁车不久到站完成保洁,整个过程才用了几秒钟。
精确保洁减少了废弃物桶在露天的曝露天数,最大的受益者还是住户。“以前为的是不错过废弃物车,路政工会提早很久把废弃物桶随时都会,臭味会飘到五六楼。现在有了精确的天数,路政工提早几秒钟才随时都会,清瘤果马上把桶推进箱房,味道几乎闻不到了。”住宅小区住户郑丽萍说。
黄浦区“日常生活生活废弃物保洁公共汽车指示绒兰精确钟声示范点公共汽车线路”
海湾君获悉,这条公共汽车线路是湿废弃物定向保洁公共汽车线路,共10个技术指标,从徐汇四季公寓到三和花园,沿途经过居民区、菜市场、临街门店等,本站是第7站。全区目前共有干废弃物、湿废弃物、厨余废弃物三条广播系统式保洁试点工作公共汽车线路,区绿化市容局前期组织数个里岔镇和区城发集团开展实地调研和实地考察交流,在不打破原有保洁轮班原则的前提下调整公共汽车线路,对保洁人员做好上岗培训。
目前,试点工作公共汽车线路的保洁工程车中均安装有GPS定位,可根据路况预估到站天数。“我们发现有些技术指标只有一两桶,有些有20多桶,保洁的用时不一样。下一步,我们想把每个技术指标的保洁天数纳入算法中,让广播系统更精确。”运营方产品经理陈浩说。
02
更自由民主
废弃物箱房扩建,要听住户意见建议;投放天数调整,是心声的体现;箱房增加功能,仍要住户说了算……在徐汇区滨河市中区宛南六村,围绕着“废弃物进行分类”整件鸡毛蒜皮,政府部门不厌其烦地征求、投票、实地考察,践行全过程人民自由民主,只为的是让“扔废弃物”整件每天要做的事更简单、更方便。

徐汇区宛南六村创建日常生活生活废弃物进行分类精品示范点居民区
住宅小区废弃物房,原本只有37平方米,圆筒经常敞开,门前又脏又乱。为改善硬件条件,箱房需要“扩容”,但在征求住户意见建议时,靠近废弃物房三幢楼的住户都表示反对。“当时住户觉得,住在废弃物房边上已经脏了,面积扩大后环境会更差。”宛南六村住户区党支部书记孙嵘捷说,为的是打消住户的顾虑,峨岭干部等人带着设计方案和设计图,Auterive埃唐佩县解释,保证改造好会更整洁。
看着设计图上漂亮的箱房,住户们最后终于投了赞成票。如今,近百平方米的废弃物箱房与设计图如出一辙,外立面的灯带、景观小品等组成一幅青山绿水图,甚至有住户戏称“住宅小区里添了一座咖啡吧”。圆筒则采用智能感应开启,在非投放时段保持关闭。
宛南六村的废弃物房今昔对比
进行分类投放的天数段,也历经了5次调整,如今每天早、中、晚共有7小时可供投放。“每次调整都是考虑到住户们的需求,有些上班族早出晚归,有些老人午饭后要扔一次废弃物。听取大家意见建议后,逐渐调整到现在的时段。”孙嵘捷表示。
接下来,住宅小区还准备对扩容后的废弃物房内部进行功能优化,目前正在头脑风暴阶段。到底是增加湿废弃物就地处理设备,还是增加将湿废弃物冷冻储存、减少异味的设备?最终,还是住户说了算。
03
更睿智
在大数据时代,拥有一个“睿智大脑”无疑对各行各业都有裨益,北京的废弃物进行分类同样也在向睿智化、数据化发展。

睿智化管理平台
在徐汇路政公司,去年起启用“睿智化管理平台”。后台中,可以看到废弃物保洁的技术指标、公共汽车线路、工程车状况及人员状况,还可以看到每辆车的实时视频。保洁的废弃物是否干湿分离?湿废弃物车是否保洁了棕色的湿废弃物桶?司机操作是否规范?……都可以通过车上装载的6路监控摄像头看到。
北京徐汇路政服务有限公司业务部经理冯超表示,公司原有保洁干废弃物班次101个、湿废弃物班次29个、厨余废弃物班次18个,总计148个。但在实际工作中发现,区内技术指标情况复杂多样,基本实施“一住宅小区一方案”。比如衡复风貌区老旧住宅小区多,有些甚至连废弃物箱房都放不下,每天要去清桶两三次。康健地区则学校遍布,上下学高峰期接送工程车很多,废弃物保洁公共汽车线路不得不避开这些天数段。
以往,这些“特例”需要靠一线经验来人为调整。启用睿智路政平台后,公司对班次和保洁数据进行了大数据分析,通过合并班次、优化公共汽车线路及减少技术指标数量来提高作业效率。比如,晶貌路政分公司针对存在重叠公共汽车线路的工程车进行了合并,对湿废弃物技术指标重新规划。徐浦子公司则将原有的5个干废弃物保洁班次合并为4个,将多余工程车作为备车,以应对突发情况。经过这些调整,公司总体的班次调整优化幅度达到了12%,路政工程车的有效工时从不足60%提升到70%以上,提升幅度超过15%。
04
更低碳

黄浦区黄家路55弄的废弃物箱房
废弃物进行分类与低碳节能的绿色日常生活生活方式密不可分。近期,小东门市中区的黄家路正在打造区内首个“低碳街区”,住户一出门便会发现低碳日常生活生活就在身边。
浩城华苑入口处,废弃物箱房已安装了人脸识别和智能感应门,投放时段内只要站到箱房前,投口就会打开。箱房边,两个用旧轮胎做的座凳,更成为大家闲聊的好去处。北京城投的精细化进行分类智能回收箱,则让纸张、织物、金属、塑料等不同的可回收物各有去处,进一步助力减碳。
“可回收物既可以交给路政工处理,也可以扔在可回收物桶里或扔进智能回收机,还可以等待城投集中上门回收时一次性处理。不同年龄段都能找到适合的交投方式,老年人喜欢集中处理换现金,小朋友喜欢操作智能回收机。”住宅小区住户说。不仅如此,今后住宅小区对面还将建成一个可回收物惠民服务点,与“低碳工坊”融合,既满足住户卖废品的需求,也可让大家更方便地参与低碳活动。

光伏花坛可以发电供夜晚的花坛使用
除了可回收物的循环利用,街上的墙绘、花坛、灯光布置,处处体现着“低碳”。黄家住宅小区入口有一组环保花坛,用“乐在骑中”“种植成城”“巾巾计较”“袋袋相传”等谐音梗提醒着大家,循环利用才是可持续发展之本。街上四组光伏花坛则在紧张施工中,花朵与绿叶已初见雏形。今后,花坛白天可以通过光伏板吸收光能,转换为电能后可为夜晚花坛亮灯供能。街区墙面上则将绘制融入社区小朋友想法的“追光小故事”,希望通过趣味小故事将环保理念植入孩子们的心中。
小东门市中区社区管理办主任鲁瑛说,“低碳街区”自2022年起打造,针对墙面老化、设施陈旧等问题选取低碳环保主题进行“微更新”,在建设中也采用了塑木等新型环保材料。今后,“低碳街区”还会向周边道路延伸,花坛、地面、墙面等也会再添置低碳环保装置,形成低碳理念的闭环。
与此同时,市绿容局还联合了绿色账户、城投相关企业和高校等14家单位组成政产学研团队,启动了北京废弃物进行分类碳普惠体系探索和实践。团队分别以废弃物进行分类前后为基准,梳理了不同场景下干、湿废弃物(对比混合废弃物)及可回收物的保洁、处理等关键环节的104项碳排放计算公式,结合实际数据,最终得出初步结论——以2021年实际废弃物量数据计算,北京废弃物进行分类全过程是减碳的,年减排量约117万吨。住户源头投放和后端企业的贡献比约7:3。
目前,城投江湾宽庭租赁社区已搭建废弃物进行分类智能监测设备,团队将继续跟踪住户废弃物进行分类碳普惠基础数据和减排量情况。
05
更有趣
兴趣是热爱的前提,热爱是坚持的动力。要让拥有2400多万人口的城市坚持废弃物进行分类,提升趣味性尤为重要。通过漫步、参观、互动、体验等,“进行分类投放、进行分类收集、进行分类运输、进行分类处置”的日常生活生活废弃物全程进行分类体系,将更直观地展现在市民眼前。

彩色正方体坐凳上印着废弃物进行分类给日常生活生活和环境带来好处
在交通路以南、中山北路以西的建民绿地森林公园内,废弃物进行分类的主题妙趣横生。森林公园正门处,几个彩色正方体坐凳暗藏玄机,告诉游客“回收1个玻璃瓶节省的能量可以使1个灯泡亮4个小时”“每回收1公斤旧衣物,可保证4.3公斤二氧化碳不被排放”等知识。环形步道则涂上了红、蓝、棕、黑四色,代表着四类主要废弃物。科普节点处,着重介绍容易分错的废弃物,比如粽叶是干废弃物、小龙虾壳是湿废弃物等。

环形步道涂上了北京4种主要废弃物种类的标志色
漫步森林公园,还能见到很多旧物循环“小心思”。水池里的荷叶,由数十片旧CD堆成。藤蔓廊架下,一次性餐盒的再生塑料颗粒变成了动物摆件,牛奶盒制成了再生书本,废玻璃更是成了装饰品。草坪上,5个旧轮胎搭成了小熊,废木材和废布拼装成小恐龙,牛奶盒制成了座凳,游客可以直观感受到废弃物进行分类的意义。
据悉,除了建民绿地森林公园外,金山区漕泾镇蒋庄村、嘉定区菊园新区青悦湾也都建成了废弃物进行分类主题森林公园。此外,北京正鼓励各区向市民开放日常生活生活废弃物大型设施,在住宅小区、废弃物房、可回收物中转等处打造废弃物进行分类科普基地。目前,全市已有12座科普基地入选全国日常生活生活废弃物进行分类宣传教育基地,每年服务超82000人次。
而在科普基地的基础上,北京还在建设市民废弃物进行分类科普体验公共汽车线路。截至今年5月,已建成16条日常生活生活废弃物进行分类科普体验公共汽车线路,公共汽车线路中包含日常生活生活废弃物进行分类精品居民区(村)、示范点性可回收物中转、日常生活生活废弃物进行分类科普场馆以及各类废弃物处理设施等。
金海湾工作室
作 者 | 金旻矣
图 片 | 周馨 金旻矣
编 辑 | 任天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