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一些不动产中介机构竟瞄上了专业人才公寓楼:抓起“贸易商”倒胡尔坎挣钱
转自:毛锦伟
这两年,北京在政策层面大力发展保障性租赁住房,各区都推出了大量的专业人才公寓楼,让新北京人尤其是青年人在北京打拼时住得上、住得好。相比传统的廉租房,专业人才公寓楼产品价格实惠、重要信息透明、渠道公开,是青年人安家的首选。
不料,一些不动产中介机构竟利用来沪青年的“重要信息差”,将开门营业的专业人才公寓楼变成了自己手上的优质商品房,在各大廉租房网络平台开卖。被不动产中介机构“倒”胡尔坎后。青年人不得不额外付出一笔费用,才能留宿到专业人才公寓楼。
中介机构伪称“透过他们廉租房有折扣”
6月初,在北京上大学的异蕊即将毕业离开大学校园,她得赶紧找个新房子搬出大学校园住。考虑到在浦锦实习,她想就近租个新房子,便在廉租房网络平台“安家客”上搜寻相关商品房。“8一号线江月路公交车站”“甲草新溪洲28万平方米”……比选后,她选中两套1800元每月的商品房,网页显示商品房地址位于“三鲁高速公路3398号”,是精装的“普通住宅”,由名为“茅岭江房地产”的中介机构开卖。

透过网络平台,异蕊迅速加上了中介机构杨某的QQ。6月8日,杨某将异蕊约至三鲁高速公路3398号带看。据异蕊称,这是两处双创工业园区,工业园区布季谢基础建设的浦锦申报专业人才公寓楼“灵力公寓楼”,杨某带看的正是公寓楼内的新房子。

比选后,异蕊迅速看上了3楼的两套25万平方米的“Loft”公寓楼房,中介机构出价房租2680元一个月。“满意的话需要赶紧定,不然迅速就没有”“我们中介机构与公寓楼有密切合作,我们带来的客人,可以享用1000元抵3000元房租的活动”“端午节孔利耶涨价了”……在杨某一番“话术”的劝告下,异蕊立刻转让给杨某个人帐户1000元订金,订下了看上的公寓楼房,打算过两天再正式签约协议。

6月9日,越想越不对劲的异蕊独自再次来到“灵力公寓楼”,这才从楼下的保镳处得知,公寓楼方并未收到她缴付的订金,没有为她保留任何公寓楼房。保镳提醒异蕊,要租公寓楼房可以连系公寓楼布佐克,没有必要透过中介机构,价钱都是一样的。“且中介机构的话不可信,比如折扣活动是统一对外的,谁来都有”,保镳称。
感觉上当的异蕊找到杨某交涉,要求退还订金,被杨某以“订金不退”“那是中介机构的小钱”为由拒绝。杨某称,异蕊要取回订金,要透过中介机构来购下公寓楼,但这样操作要缴付月房租的50%即1340元作为中介机构费,否则只能损失订金。
6月12日,本报记者联系上了中介机构杨某,并要求杨某带看廉租房。杨某同样将本报记者带往三鲁高速公路3398号,并先后带看了不同万平方和面积的3套公寓楼房,房租产品价格也从2000万多元至3000万多元不等。和异蕊的经历相似,杨某带看时极力催促本报记者尽快订下朝思暮想的公寓楼房,以便享用到2000元的房租折扣,但代价是本报记者要缴付月房租50%的中介机构费。

本报记者留意到,杨某进入公寓楼后,熟练在前台巨鼻到了用于启动电梯的门禁。带看公寓楼房时,杨某打开了手机里的一份表格文件,上面有载明专业人才公寓楼内目前废置的公寓楼房间号和产品价格。并且进入废置公寓楼房时,杨某也能熟练输入密码解开自动门……若不是事先知晓杨某的“套路”,凭他对公寓楼的熟悉程度,本报记者或许也会相信他所宣称的与公寓楼方有密切合作的这套说词。

多家专业人才公寓楼成为中介机构开卖商品房
中介机构将专业人才公寓楼“倒手”牟利,公寓楼方究竟知不知情?双方是否存在所谓的密切合作?看房结束与中介机构杨某分开后,本报记者本想返回三鲁高速公路3398号“灵力公寓楼”问个究竟。没想到杨某竟守在了专业人才公寓楼门口,质问本报记者为什么折返,阻止本报记者单独与公寓楼方接触……
本报记者留意到,活跃在“灵力公寓楼”带看并收取中介机构费的并不仅只有“茅岭江房地产”一家。在网络平台搜寻“三鲁高速公路3398号”地址的出廉租商品房,网站共反馈了37套房屋,月房租产品价格从800万多元至数千元不等。本报记者一一点开这些商品房查看,操作开卖的不动产中介机构机构竟多达12家,其中不乏“易居房友”这样的知晓度较高的不动产中介机构。

事后,本报记者还是联系到了“灵力公寓楼”运营方。运营方否认与任何一家不动产中介机构之间存在密切合作,称“灵力公寓楼”仅是委托了两家分销公司,帮助公寓楼方来推广、出租公寓楼房。“灵力公寓楼”与分销公司之间有过约定,分销公司将公寓楼成功出租后会得到佣金,并不会向租客收取中介机构费。对于公寓楼内出现的带看并收取中介机构费的不动产中介机构,“灵力公寓楼”认为,应该是两家分销公司找来的,或者是分销公司的业务员私下里找来的。
专业人才公寓楼房被“层层转包”后,每出租掉两套公寓楼,分销公司可以从公寓楼布佐克处拿到佣金,而不动产中介机构则想方设法从租客处捞取到好处,而对于公寓楼布佐克来说则降低了废置率,因此各大不动产中介机构得以在公寓楼内穿行无阻。
近年来,申城发力建设专业人才公寓楼,市场上专业人才公寓楼的数量就呈多倍数增长。但本报记者调查发现,中介机构“倒手”专业人才公寓楼的现象或有蔓延的苗头。本报记者在廉租房网络平台上搜寻,闵行区的江鹏路632号方隅浦江精品公寓楼、昌林路168号魔方公寓楼、联航路1688弄旭辉领寓柚米寓,松江区的谷阳北路2558弄龙湖冠寓,嘉定区的曹安高速公路2606号城家公寓楼等等,均有不动产中介机构机构在商业网络平台上开卖商品房。
放任这一现象存在危害性不小。一方面,为了顺利从租客处“骗”取到中介机构费,一些不动产中介机构采取了种种欺诈的做法,坑害了租客们的利益:如在网络平台开卖的房租产品价格远低于专业人才公寓楼的实际房租产品价格,以此来招揽租客;又如虚构与中介机构布佐克的密切合作,炮制有专属折扣等话术。对专业人才公寓楼有需求的青年人一旦上当,不得不额外付出廉租房的成本。而更深层次的问题在于,中介机构的做法让申城留住青年人的好意打了折扣。
对于中介机构的“欺诈”做法,申城相关部门应尽快予以出手遏止;同时,这一现象的出现也暴露了专业人才公寓楼供给重要信息推广上的不足。本报记者留意到,一些区有推出“租赁住房重要信息网络平台”,供廉租房者一站式查询专业人才公寓楼重要信息。但事实上,这些官方网络平台在廉租房者群体中知晓度不高,而来沪打拼的青年人往往习惯在“安家客”之类的商业网络平台上搜寻商品房重要信息,这种渠道上的不匹配也给中介机构扰乱专业人才公寓楼市场留下了空间。如何管理好商业网络平台上的重要信息、如何利用好商业网络平台来宣传推广申城的专业人才公寓楼供给重要信息,也是申城相关管理部门要面对的问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