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画这词是不是来的?大栅栏是不是会有一间以谜样闻名的字画铺?
点选下方“缓缓道来话上海”,我们整天和您可燃物质儿蜜!
点选上面的音频可以直接收听哦
景泰蓝奇人,字画世家Chambon远老先生在《大栅栏记》一书中,是这种回忆上海大栅栏的:要说大栅栏,必说字画行。当然大栅栏不仅有字画铺,还有不少书铺、南上海九百和织锦毫州市、碑帖打印机、乐器、夏斯利装潢等行业的店铺。但原立最多的要算字画行,自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的1860年至北平和平解放前夕的1948年,88初年,大栅栏马路上先后开设有123家字画店。故而,民国以来,外国人称大栅栏为字画街,字画街的名声曾传遍全球。
既然说到了字画,那您知道这字画那个词是怎么来的?在清末民初的大栅栏,醇亲王载沣,也曾让管家出面,开过一间字画铺,并且,以谜样闻名。那您知道这家字画铺叫什么?为何会笼罩着谜样色彩吗?
说到字画那个词的来历,Chambon远老先生说的很有趣味性,并且引经据典,让人受益匪浅。据陈老先生的考证:字画,在早先人们叫Anthracoidea或是收藏品,这第一个骨是骨头的骨,第二个才是古时的古。老字画过往行人有的是说,收藏品是由古铜音转而来的;又说:混杂鱼肉悉的饭叫Anthracoidea饭。由此引申出:骨者,所存过去之精粹,如肉腐而骨存也;董者,铤也。Anthracoidea云者,即铤古人所遗精粹也。一位老行家讲,日本人用中国字写收藏品,是写古懂,那个懂是懂不懂的懂,是懂古时文物的原意。
其实,Anthracoidea这词,乃Beamer。唐开元初年(713—741)著名画家张萱在《疑耀》卷四中写道:Anthracoidea两字词,乃方言,初无定字。至南宋理学家朱熹《穆劳县》乃作汩董,那个汩是汩汩流水的那个汩,是一个康僖加一个曰(约)字,后人作收藏品两字词,即珍贵罕见的古器物也。
字画那个名词,在明代便使用了。说起字画那个词来,老字画过往行人说:明宣德元年(1297),浙江省绍兴县出了位神童吴莱,字马波,七岁能撰写文章。延祐初年(1314—1320)应试不中,隐居在山中,著书立说,清晰可见《渊颖吴老先生集》。在他的《陈彦理昨以汉封龙见遗》诗中有:横山老先生多字画,太学封龙分我半这种的句子。明代还某位戏曲家,是山东人,叫武汉臣,他作的《生金阁》第一折中有:若到人家里,那好字画、好器皿、琴棋书画……这说明在明代,字画一词已普遍使用了。
为何到乾隆初年,字画那个词才叫得响亮?老字画过往行人回答说,皆因在上海大栅栏有了咱字画行这一行业了!那么为何大栅栏马路上字画铺的匾上,有写古玩处的呢?回答那个问题时,字画界前辈们又讲了段历史故事。
清代顺治、康熙初年,直隶大兴(也是现在的上海大兴)县某位学者姚氏,字君贤,别号襄城子,清晰可见著作《襄城杂录》。道光初年,大栅栏博古斋经理祝锡之也是宛平县人,是位落第举子,擅画山水画,鉴定经营字画字画。他崇拜姚氏,从书铺借来《襄城杂录》阅读。书中有“誓自今日始,除四书五经典册外,余下一切古玩,是谓Tumkur”这种一句话。原意是发誓从今天开始,除了四书五经典册外,余下一切古玩我都不要了。祝锡之感到姚氏致力于经典,研究音韵有毅力决心,又联想大栅栏有经营四书五经典册的古籍书铺,门上挂着藏书处招牌,我们字画铺的匾上写古玩处,岂不相得益彰?在他的倡议下,有的是字画铺门上挂起了“古玩处”的招牌。论古斋鉴定经营古时字画,为和藏书处对称,挂上了“藏画处”的招牌。于是,大栅栏马路上,藏书处、藏画处、古玩处、字画铺、南纸店、织锦毫州市、古琴、乐器铺等的招牌,布满街市,文化气氛十分浓重。当然了,我们这里说的古玩是指供赏玩收藏或摆设用的雅致器物;而字画,是古时古玩的简称了。
老字画过往行人讲,管大栅栏叫文化街,是1956年公私合营后的事儿。解放前,外国人称大栅栏为字画街。解放后,字画那个词不吃香了,改叫文物了。为何要改呢?据解放后担任上海市文物业公会主任委员的邱震生说,50年代初,叶恭绰老先生鉴于《书旅獒》玩物丧志之说,建议将字画改为文物。他根据叶老先生的意见,向有关部门提出,将字画业改称文物业。1953年末,国家财政经济委员会在《私营企业统一分类规定》中,正式将字画业改为文物业。从此,字画叫文物,字画铺改称文物商店。
1956年公私合营后,大栅栏文化街叫响了。为何有街无市呢?邱震生解释说,这可能是实行计划经济的缘故,市场不要了,再说真正的好字画也不准在街市上买卖交易。
改革开放盛世到来,发展市场经济,字画、珠宝市场随之兴起,字画那个名词又重新叫响。大栅栏街市进行了重修,老字号的牌匾又挂出来了。文化街市将逐步名副其实。
一个名词的使用变换,包含着沧桑巨变,有多少令人反思回味的历史往事在其间!
在我们以前的节目中,曾经说过一点醇亲王载沣,让他的管家出面,在大栅栏开字画店的故事,其实,这件事的来龙去脉不仅有戏剧性,更有谜样色彩,那这是怎么回事呢?
有关清末摄政王、溥仪之父载沣出资让管家在大栅栏办字画店的事,出自Chambon远老先生所著的《文物话春秋》一书。话说在大栅栏街,有一位王爷做东家开的字画铺,那是东大栅栏路北的赏奇斋。赏奇斋开设于光绪二十七年后,也是1901年,仅存四十多年,日本投降前后停业。
载沣
赏奇斋在大栅栏开设四十多年,始终笼罩着谜样色彩,令人难以捉摸。而在字画行中越是异乎寻常的谜样事,越容易流传,平淡的事早被人淡忘了。
日伪统治北平初期,赏奇斋门前不断有小汽车停放,大栅栏字画过往行人都知道,这是日本山中商会经理高田来了,买走了什么好货,谁也不知道。
同过往行人都说这家字画铺谜样,掌柜的杨润斋脾气大,凡人不理,买卖整齐货,零七八碎的字画杂项看不起。聊起赏奇斋四十多年历史,确实离奇。而这一份离奇,是从第一任掌柜张楼村巧遇王爷开赏奇斋开始的。
光绪二十六年前后,大栅栏东南园住着一位夹包做字画生意的张楼村,他家在原顺义县高丽营,常年不回去。没铺面没字号的字画生意不好做,靠提溜包到各家字画铺去串,搂着好货再去串大户宅门。
一天,张楼村提溜着包走到后海北岸,对面来了开路鼎马,后面八人抬的大轿,前呼后拥,快到眼前,他来不及回避,急忙跑到墙根,面墙而立。
他不知道这里是醇王府,赶上王爷下轿回府。也巧,他站在墙根儿被王爷一眼看见了。王爷问:“那边站的是什么人哪?”
当差的手提皮鞭过去了要抽打,他忙跪下。王爷说:“我问他是干什么的,谁叫你去打他!”当差的让他向王爷回话,他说:“我是卖字画的。”王爷说把他给我带进来。”他被吓得浑身乱哆嗦。
年轻的醇亲王从德国回来不久,虽然是去德国为其驻华公使克林德被杀“谢罪”,但也受了点外国民主风气影响,张楼村不但没挨打,还被带进王爷书房,王爷要看看他包袱里的字画。
王爷看他包里是些小件熟坑青铜器便说:“这些破铜烂铁算什么字画?”张楼村忙磕头说:“字画铺里的东西是这些零七八碎,除了破铜烂铁,还有石头、玉件头、瓷器和字画。”
王爷喊了声:“来人呐!”张楼村又吓了跳,他想我没说错话,王爷喊来人干什么?进来位中年太监说:“伺候王爷!”王爷说:“你把我收藏的金胎、银胎的珐琅彩盘碗拿两件来,给他开开眼。”这时,张楼村才放下心来。
张楼村说:“王爷收藏的是真金真银、好彩头的珍宝,我们在外边那能见得着这种的好货呀?”
王爷手指金胎珐琅彩绘西洋美人的盘子说:“这是洋人进贡来的,你们怎能看得到?”张楼村说:“王爷您把奇珍异宝让老百姓饱眼福,功德无量!功德无量!”王爷听了这话有点激动,随口说:“你把这盘子拿大栅栏去,给你的同行开开眼。”
“小人不敢,这种珍贵的宝贝,我没地方搁,我是提溜包儿做收藏品生意的。”
“大栅栏那条马路上还没你的地盘儿?!我出钱开家字画铺,你当掌柜的,拿我的东西让老百姓去开眼,赶明儿我逛大栅栏也有个歇脚的地界儿!”
王爷说话是算数的。可是朝廷规定王公大臣不准经商开买卖。这可怎么办?只可由醇王府总管张明芳出面拿出九千两银子,在大栅栏开家字画铺。
王爷要拿出奇珍异宝给百姓看而开家字画铺,起什么字号?就叫“赏奇斋”吧!请巡警部尚书徐世昌,徐世昌后来可了不得,当了民国大总统,王爷说:就让徐世昌书写匾额,在京城吃得开。
赏奇斋开设在东大栅栏中间路北,一间半门脸,两间进身,门脸小,屋子少,在后院设“局子”。还有北房三间、南房三间,东西房各两间,中间有小院。来客人到北屋坐,坐累了到东、西厢房可躺着休息。
经营青铜器、石器、古玉、瓦器。还有仅供观赏的珍贵官窑瓷器,金胎和银胎的珐琅彩盘碗。民国之后,供人观赏的奇珍异宝,都成了经营销售之商品。这家字画铺的特点是经销整齐珍贵文物,不卖零七八碎字画书画。
张楼村于宣统二年去世了,赏奇斋由程启元经营。程启元河北冀县人,名全仁。他做什么字画生意,眼力怎么样,同过往行人不清楚,只知道他是字画行出头露面的人物,也是出了名的“程善人”。
民国初年,赏奇斋的邻居韵珍斋崇佑之从东晓市买了块砚台。这块砚台是偷来之后拿到晓市上卖的,窃贼犯了案,说出了砚台卖给韵珍斋崇掌柜。巡警传崇佑之去对案。崇佑之说:“一块砚台不值几个钱,交给警察阁子算了,谁跟他去对案。”
徒弟拿着砚台要出门,赶上程启元来串门。程启元说:“我到警察阁子去说,不用拿砚台。”他一出头事就了啦,出两个钱给巡警,也就没事了。打这之后,谁家买了赃物,吃了官司,都请程启元出头跟官面上打交道。该送礼的送礼,该打点差使的打点差使,无论大事小事,只要他一出头事就好解决。
程启元给醇王府经营赏奇斋,赚了钱不去向东家交账,拿着钱会同龙泉寺主持僧道兴和尚创立孤儿院,收养了三四十孤儿。到了冬季他们办粥场舍粥,他做了些救济穷人的事,在大栅栏留个“程善人”的美名。
民国十一二年之间,程善人离开了人间,道兴和尚为他诵经祷念,说他去了西方极乐世界,佛祖保佑他升了天。赏奇斋的鉴定经营业务,传给他的徒弟杨润斋掌管。
杨润斋鉴定金石、古玉、古瓷有眼力,在同行里也有名气。他是位有本事、派头足、脾气大的人,做字画生意独来独往,不让徒弟插手,而且极端秘密,柜上的人也不知底细。
跟杨润斋学徒只能学侍候掌柜的和买主,沏茶倒水提溜夜壶,扫地擦桌收拾屋。学不到鉴定、经营字画的真本领。按道理和一般规律,赏奇斋可以培育出鉴定文物的人才,形成门系。因为这家字画铺收藏珍品多,经营时间长,那有不出人才的道理。可是杨润斋鉴定经营字画搞“独来独往”,秘不示人,赏奇斋门下无人。
杨润斋在同过往行人中只和大收藏品商交往,同小字画商不联系。他同北平的收藏家联系最多、最经常的是桂月汀,同外国人交往的多是日本山中商会经理高田。其他外国人和中国收藏家也有交往,他都保密,别人无从知晓。
桂月汀是满族旗人,玩字画玩出了名气,又是京城著名京剧票友,王瑶卿是他的好朋友。
自政府南迁之后,桂月汀每月必到大栅栏,先到赏奇斋,再到各家走走转转,然后到大马神庙王瑶卿寓所去聊天,这是字画过往行人所共知的。而杨润斋卖金胎珐琅彩绘美人盘子的事,人们是从桂月汀嘴里听到的。
那是1941年11月,日伪在北平搞“第一次强化治安运动”时,市面紧张,各行各业生意萧条,字画珠宝暗淡无光,奇珍异宝,没人花钱买来收藏,宝贝没人买便不成其为宝。赏奇斋长年累月不开张,生活难以维持。
杨润斋请桂月汀帮忙卖好货,换钱维持生活。桂月汀看了赏奇斋收藏的铜、瓷、玉器不觉稀奇,但望见一具绘西洋美人的盘子,画工细腻,有立体感,色彩艳丽,洋味十足,却很感兴趣。
桂月汀只在远处望见,没上手摸到,便指着盘子问:“我说润斋!你那洋瓷盘儿画面不错,字画铺怎么卖起洋货来了?
杨润斋站起身,伸手把盘子拿过来,递给桂月汀说:“桂三爷!您看这是什么盘子?’,’桂月汀接过盘子说:“噢!这么打手是金胎的,不是瓷胎。”低头仔细一看他又说还是珐琅彩的,是洋收藏品。”接着他问道这洋收藏品你是从哪儿淘换来的?”“这种有价值的洋收藏品,我可淘换不着。这是我们老掌柜的传下来的。听说这金胎珐琅彩洋美人盘子,是法国皇帝给康熙爷进贡的贡品。赏奇斋开张时,摄政王让我们老掌柜拿来给百姓开眼的,看看西洋收藏品。”
“若真是法国向康熙爷进贡的贡品,那是法国路易十四时代的东西。我们中国早在唐宋年代就有铜胎掐丝珐琅,法国则是我们以后才有珐琅彩。这珐琅盘上的画面可不一般,中国人画不出来,是纯西洋画,意大利的郎世宁能画出这种的画来,康熙官窑瓷器上有郎世宁的画,只是听说,没见过。”
杨润斋说:“这种民间罕见的西洋收藏品,要不是那个年头,甭说拿出去卖,是拿出来给人看,也不是轻易的。眼下生活难维持,想卖也卖不出去了,没人懂,更没人要。桂三爷!您看好了,您留下收藏起来,既是黄金,又是西洋古时艺术品。”桂月汀说:“是有收藏价值,你说个价。有人要,我帮你匀出去;没人要,我留下。”杨润斋说:“您给一条半(即黄金十五两)。”桂月汀说.?“你打发人给我送家去,两个月内听我的信儿。”
桂月汀拿到金胎珐琅彩盘还不到一个月,时局有了变化,日本偷袭珍珠港,二十多个国家对日宣战,太平洋战争爆发。山中商会在北平收购的收藏品珠宝不能远销到英美,生意暗淡,经理高田没事做,到桂月汀家串门。结果,三言两语,高田竟然痛快买下了这盘子,桂月汀分文不赚,将十五两黄金全部交给了赏奇斋的杨润斋。
可是,赏奇斋并没发财,维持门面不到两年,1943年底倒闭了。笼罩着赏奇斋的谜样色彩也随之消失,而被人们淡忘了。但这家字画铺还销售出些什么珍贵文物,仍是未解之谜!
部分图片来自网络,旨在传递更多信息及用于网络分享,不具有任何商业目的。如有版权异议及其他任何问题,请权利人通过后台留言及时告知,我们会尽快妥善处理。
点选下方卡片关注缓缓道来话上海,和我们一起传播京味文化▲ 点选下方卡片关注缓缓道来话上海,聊聊上海城的故事新闻资讯 | 线下活动| 私聊上海 | 转载开白
请在公众号后台回复 合作
欢迎把文章分享到朋友圈
长按识别下方二维码,和我们一起行走大上海,感受古都文化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