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立军:乡音无改
作者 贾立军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这首唐朝诗人贺知章的名作,由于抒发了作者久客他乡伤感的同时,也写出了久别回乡的亲切感。语言朴实无华,感情自然逼真,充满生活情趣而被千古传诵。
对于走出家乡,在第二故乡定居兴业的我们,每每回到家乡寻根问祖、访亲探友时,是不是也有与贺诗人同样的感慨呢。
今天得闲,仅对诗中“乡音无改”四个字说点常常在心中涌出的所经所历。
“乡音”是每个人牙牙学语时就烙下的故乡印记。尽管时光飞逝,人生易老,岁月消磨,但家乡口音却没有改变。苏轼诗有“犹胜相逢不相识,形容变尽语音存”。清人叶燮诗中也有“忽讶船窗送吴语,故山月已挂船头”。这是客子对乡音的共同感受。
我就是一个入乡难随俗的人,尤其是在口音上,虽然离开家乡几十年了,但是这乡音就是改不了,这也许与所从事的教育工作有关,说兩件相关的事吧。
有一年,我兼“生物制药”专业的班主任。开学之初,班级学生纷纷找我,反映听不懂高等数学老师的课。这么多人找,事闹大了,来个罢课,那问题可就严重了。怎么办?亲自感受一下吧。我尽快找时间去听了一堂王老师的课,王老师又高又瘦,一头白发,应该是快退休了,不听他说话,从神态上看便知是个南方人。王老师讲课极其认真,板书工整、字体隽秀。我也是全神贯注地听,可惜的是我有许多听不懂,是听不懂他的口音、他的话。再看看同学们,鸭子吃酱杆,直脖了,一脸的茫然。做为同行,我能怎么办,一方面和王老师沟通,课讲的再慢一点,争取普通话说的再标准一些。另一方面给学生开会,大讲王老师的教学经验丰富、对学生认真负责、水平高,过一段时间适应了就好了。经过我的努力,总算把这事压下去了。本来吗,我要是按着同学们的意思,找教务处,要求更换老师,那对王老师的伤害可就太大了,怎可!
忘了是哪一年,学校刮起一股风,也许是上面有要求,老师们要通过普通话的考核,获得证书,做为老师上岗的条件。我想,这对于我太简单了,你别说,听录音练习,人家说的和我说的就是不一样,别自以为是,认为自已说的就是普通话了。你在讲台上讲,下面的学生用不了一堂课就知道,这位老师是东北人。
乡音有时会给自已带来麻烦,二十多年前,天津公共交通还不像现在这样发达,有时下火车时错过了公交末班车时间,有时要去火车站接客人,这时就得打车了。有的出租车司机听你的口音认为你是东北人,不是本市人,他就绕路,兜一大圈,为的是让计价器多蹦几个字,多赚几块钱。有一次我问师傅,我去河北区,为什么开到和平区了,师傅说,去河北区的那段路正在修路,我说我刚从那边过来,根本没修路,师傅无语。车里还坐着客人,不好与师傅多纠缠,只能吃哑巴亏。又考虑干啥都不易,都是基层老百姓,事后也不愿意去打什么投诉电话。吃了几次亏之后,我随身带着工作证,打车时,若无其事地和司机师傅聊天,故意扯到自已在哪儿工作,家住哪里,还把工作证拿给师傅看,我这不是为了显摆,只是想让师傅知道:我是天津的,熟悉路,骗不了我。师傅老老实实按照最近的路线走,我也不用担心被讹钱了。
在天津,想找老乡的最佳途径是去菜市场,摊位上有油豆角的,摊主十有八九是东北人,因为天津本地人基本不吃油豆角,只有东北人摊主才上货油豆角,卖油豆角的和买油豆角的都是东北人。买卖双方说着东北话,你问他老家住哪里,他问你从哪里来这的,碰巧儿,也许老家是同一个县的呢。
天津人保守,有的天津老人连北京都没去过,更谈不上登上长城看看了。前些年房地产热,市区楼价从兩千多元长到兩万多元,甚至四、五万元。我认识的天津人,其中有一位从房价低时开始张罗买房子,买了十来年也没买上房子,原因是刚要买又涨价了,再要买又涨价了,涨价的速度总是快于他买房的速度,这使他总是处于后悔、抱怨、嗟叹之中。所以靠炒房赚钱的天津人少之又少,他们还忌恨外地人买房抬高了天津的房价。虽如此,他们从骨子里看不起东北人。话扯远了,有时间专门聊聊天津人,再扯回来吧。一次去天津的蓟州旅游,一群天津的大妈,听我和老伴说话的口音,在背后叽叽喳喳地议论:东北人(指我俩),来天津看孩子的。这话听着难听,充满了轻蔑。还真是的,现在来大城市给子女看孩子的还真不少,即便如此,有什么理由轻视他们呢?从另一个侧面看,不也说明他们人生最大的成功,把子女培养成了硕士、博士,走出庆安,在大城市安家落户、事业有成吗?听着他们的议论,只能是付之一笑,回答他们的问话,比如,来了几年了,是看孙子还是外孙啊。有时他们会问,有没有退休金啊?住在子女家手里没钱可不行啊!这时,我会说:“还行,做点小买卖,摆地摊卖点菜,一天能挣个三十、五十的,好的时候能挣个百八的。”你有来言,我有去语,唠的津津有味。他们说他们的天津话,我们说我们的东北话,看他们自豪的样子,幸福指数老高了。他们自认为说天津话的人要比说东北话的人高一等。
要说和东北人最亲热的要属在东北当过知青或在东北当过兵的人了,无论在哪个场合,只要听出你的东北口音,他们都会积极主动地与你搭讪,问长问短,回忆当年他们在东北生活、工作的经历,说到动情处,难以掩饰或是兴奋或是懊悔的情绪。
有一次在马尔代夫,其中一对老夫妻旅友,他们说已经去过六十多个国家了,还去过南极。先生听出我的东北口音后,立刻亲热了起来,滔滔不绝地讲起他当年在黑龙江当汽车兵时,几乎黑龙江所有的县他都跑过,当他问我逊克啊、呼玛啊、虎林啊……这些县的情况时,我是张口结舌,一点儿都回答不出来。他问我你老家是哪儿的,我说是绥化市庆安县,在哈尔滨的东边,他立刻纠正我说,“不对,庆安在哈尔滨的北边。”听他这么说,我也迷惑起来,上网查查,还真是我错了,庆安确实在哈尔滨北边,只是略微偏东一些。可见,黑龙江的军旅生涯已刻印在老先生的大脑里了,甚至详细到各个县的地理位置。老先生居住在北京,离休前是正团职,老伴儿离休前是正军职,经济条件好,难怪他们到处去旅游。至于为什么由一名汽车兵能升到正团职,为什么老伴儿会是正军职,这些疑问只能留在心里了。
还有一次,去甘南旅游,一位天津本地人大哥听我说话,一下子就猜出我是黑龙江人,总是找机会和我唠嗑。他说他退休前在建行工作,经常到黑龙江出差。我问:“在银行工作,到黑龙江出差干嘛呢?”他说:“到黑龙江各县的建行帮助安装、调试设备。”我好像听懂了,又好像没听懂,不便多问。他盛赞黑龙江的美食,什么得莫利炖魚啊、大鹅炖粉条啊、小笨鸡炖蘑菇啊,还有什么烀苞米、蒸倭瓜、大豆腐蘸酱等等。听他眉飞色舞地一一道来,好像他此时此刻正在品味美味大餐,连我的口水都要流出来了。他帮助安装、调试设备,各地、各单位能不好好招待吗?
当我回到家乡时,有时家人会说我口音变了,可能有时说话时会带出一点天津味,比如天津人说话好说嘛、嘛的,你干嘛?嘛事?嘛?但我觉得我的口音没有变。一个人的口音,连同他的性格、脾气、人品,能变吗!
庆安偏远地区的农村人,说话口音与庆安城里人的口音一听便知,东北方言更多些。是啊,普通话说的好与否一般与文化程度呈正相关。
前几天去菜市场买完菜等公交车,一位女士对我买的一梱葱赞不绝口,说是干净,意思可能就是没有多余的叶子,都是葱白。我说这葱虽好,但是价格也贵,五元钱一梱呢,也就是两斤吧。旁边一位大爷手拎一兜葱说:“我这葱一元钱一斤,你那梱葱没有二斤。”我说:“是啊,可我不愿意去排队,贵是贵,但省事。”那位女士问我:“你是东北人吧?”我说:“是,一听我说话你们就听出来了,老土了!”女士忙不迭地说:“不土、不土,听你们东北人说话像听相声似的。”嘿!我这还是第一次因为说话被表扬呢,可能这位女士赵本山的小品没少看,爱听东北人说话。车来了,满心欢喜地道再见,上车回家转。
其实,东北人说的东北话也不尽相同,黑龙江和吉林兩省说的话语音比较接近,到了辽宁,特别是辽南和辽西,说话的口音与黑、吉兩省区别很大。但是,共同的特点是:东北方言中有很多来自满语,毕竟东北三省都曾是满族人的发祥地。
乡音给我带来过烦恼,乡音给我带来过羞辱、乡音给我带来过趣味、乡音给我带来过快乐,乡音是我的标签、乡音是我消不掉的本色。
离开家乡几十年了,忘不了乡音、改不掉乡音。在新的生存空间里,听到乡音时,我立刻有了亲近感,像见到了亲人一样。但愿在天津我能听到更多更多的乡音。
作 者 简 介
贾立军 1972-03-20,山区建设指挥部三连。1974-09,大连理工大学化工学院精细化工专业。1977-10,佳木斯市化工研究所。1994-08,佳木斯化工二厂。2003-09,天津职业大学生物与环境工程学院环工系。2014-03,退休。
现住:天津市和平区五大道街国际公寓社区
记录庆安陈年往事
唤起民众美好回忆
关注收藏庆安《陈年往事的记忆》图书
请联系主编:微信qar466687597
陈年往事的记忆 相关阅读请点击下边文字
任福成 :《老任杂記》之原庆安县委书记李方旭、金明洙、杨信、廉继颇的往事 四
任福成 :《老任杂記》之原庆安县委书记李方旭、金明洙、杨信、廉继颇的往事 三
任福成 :《老任杂記》之原庆安县委书记李方旭、金明洙、杨信、廉继颇的往事 二
任福成 :《老任杂記》之原庆安县委书记李方旭、金明洙、杨信、廉继颇的往事 一
《偷水》一文引发热议!网友期待自来水公司改变官僚衙门作风真正为民服务(附原文)
视 频:《党纪丰功千秋庆 大华曙光起征帆》大华曙光四总队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2周年文艺晚会
庆安陈年往事.知青艺术团赴柳河踏青并举行活动基地揭幕仪式(录相)
最新MV:初心你的初心 (张利国作词 王 飞作曲 张海霞演唱)
庆安《陈年往事的记忆》团队隆重举行“童真,童趣,童心”联谊活动,庆祝六一国际儿童节
庆安《陈年往事的记忆》举行第五集、第六集、第七集、第八集电子图书发布会
《陈年往事的记忆》编辑部,庆安《陈年往事和知青艺术团》活动中心举行启用揭牌仪式录相剪辑
林秀奎: 吃“百家饭”做“百家事” 一一那段日子令我难以忘怀
《陈年往事的记忆》第五集、第六集、第七集、第八集电子图书与读者见面
关于延长开展 “我最喜爱的《陈年往事的记忆》作品推荐”活动的通知
宋有和 : 深切缅怀我的父亲—在抗美援朝战场上“火线”入党的老兵宋永太
关于面向社会读者开展 “我最喜欢的《陈年往事的记忆》作品推荐”活动的通知
张林口述:日伪统治时期的苦难劳工 (刻骨铭心的记忆) 整理 陈万海
庆安《陈年往事的记忆》微信公众平台编辑部召开《张德林同志作品品读赏析会》
庆 安《陈年往事的记忆》微信公众平台今天举行张德林作品品读赏析活动
庆体育日2022(中国)庆安县田径协会庆司杯马拉松邀请赛录相
庆安“陈年往事的记忆”主题歌《陈年往事》MV歌曲视频与大众见面
庆安县戏剧家协会副主席 资深的京胡演奏者 毕丛国本月六日在海南病逝 庆安戏剧音乐界同仁致哀!
庆安《陈年往事的记忆》微信公众平台向海内外作者、关注者及全县人民拜年啦!
2022.1
“秋之语
《 陈年往事的记忆》平台关于开展晚间商业街“唱红歌、齐步走”文体健身活动的通知
庆安“陈年往事的记忆”平台部分群友赴绥棱北山游 赴哈市观赏菊花
视频:迎建党百年 庆安博安医院开展祭先烈、学党史、唱颂歌系列活动
侯庆华:采山于长富:《“栽花”记》 ——原庆安县委书记于湘浦改变小于窑面貌纪实《陈年往事的记忆》合唱队 十二首经典歌曲歌词林秀奎 : 永久地记忆 永恒地精彩 一一诗赞《往事》联谊活动
庆安《陈年往事的记忆》创作群体开展“歌颂党、爱家乡”联谊活动
《格木克文艺》登载《陈年往事的记忆》《北山知青》图书发行仪式
2021.4《陈年往事的记忆》第二集《北山知青》图书赠书仪式
2020.11.28庆安《陈年往事的记忆》图书首发式现场釆访实录
2020.11.28庆安《陈年往事的记忆》第一集图书首发式实况录相
盖吉忠:苦春头子庆安举行《陈年往事的记忆》第二集和《北山知青》纪念文集发布会暨赠书仪式
李铁庆 : 2013千里赴京学驾车--我在海驾的学车经历(下)
李铁庆 : 2013千里赴京学驾车--我在海驾的学车经历(上)
国明哲 : 我所知道的北山那些事曲淑琴 : 我为难忘的知青友情喝采!张 莉 : 难忘的知青岁月 难忘的山区生活 (我人生中最宝贵的一段经历)王步文 : 故乡的两座神庙丛玉梅:南 下任约格 : 怀念我们在五七干校的日子——纪念1970年毕业生奔赴五七干校五十周年
2021.1
任约格 : 历经沧桑人未老 ——纪念庆安镇小学夏令营55周年
李 林 : 父亲的传奇(二)李 林 : 父亲的传奇(一)《母亲的长烟袋》赏析
李奉哑 : 庆安的骄傲 庆安一中文艺宣传队简记 国明哲 : 织履贩市李奉哑 : 魂牵梦萦大广场 李奉哑 : 老家文革拾忆 刘福顺 : 北山综合厂爆炸亲历记(上)刘福顺 : 北山综合厂爆炸亲历记(下)李铁庆 : 幕后的凶手李奉哑 : 庆安公安~监狱轶事刘世智 : 玩游戏引发的那些故事王 飞 : 小时候学琴的日子刘世智 : 我的“地道战”李奉哑 : 庆安“地道战”拾遗宋淑芹 : 学生时代的记忆常洪芹:铁道线上的娘子军大山之子:在县"五七"干校的日子黄金武 : 北山知青经历一直感动激励着我……贾立军 : 庆安西城壕的故事刘福顺:故乡的小河 少年的快乐郭洪明 : 北山经历铸人生刘福寅 : 六、七十年代校园往事宋淑芹 : 童年趣事庆安:陈年往事的记忆 征稿启事
讲庆安老“话儿”,聊庆安“老事儿”,庆安“陈年往事的记忆”公众号诚邀五、六、七零后闲聊庆安,一道回忆、撰写伴我们一起劳动、生活的家乡的“老人儿”、“老事儿”。独乐乐不如众乐乐,您的劳作有大家的分享,才是其乐无穷!
“陈年往事的记忆”公众平台,发布家乡的文学写实回忆作品,同时发布老照片、视频、微电影,以及奇闻轶事等等健康向上作品,力求在网上为庆安人义务奉上丰盛的精神文化食粮!
结交新老文友,共享快乐时光!
欢迎新老朋友捧场、投稿、浏览、相互转告!
关注“陈年往事的记忆”微信公众号,庆安的陈年往事都能浏览到!
投稿电子邮箱:
466687597@qq.com
投稿微信号:
qar4666875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