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帮来电、卢皮医声、帮发短信”,5名小学生被疑犯拘押!
提示事例
01
推送诈欺智能手机短信被刑拘
张某(男,15岁)在网上看见一全职挣钱的广告,旁人让狂蛛属他们的智能手机推送智能手机短信,每推送一组(20条),旁人给其30元钱。张某觉得无利可图,且发个智能手机短信就能挣钱,遂用他们的智能手机向旁人提供更多的智能联系方式上推送诈欺智能手机短信。由于张某推送的智能手机短信造成王承恩受骗,金额高达20多万元,被公安部门抓获归案并以被控帮信犯罪行为刑拘。
02
卢皮医声被刑拘
在校学生梁某时(男,16岁)结识网友张某,张某让梁某时QQ卢皮医声,每拉一人可获利30元钱。梁某遂使用他们的QQ加进张某提供更多的QQ号为挚友,并拉到张某提前建的诈欺QQ群内,最后引致王承恩受骗。梁某时被公安部门以被控侵犯公民个人隐私罪刑拘。
03
拨通导流电话号码被拘押
徐某时(男,17岁,某学校高三小学生)放暑假在家上网打游戏时,认识了犯罪行为嫌疑人孙某时,孙某时指有一轻松挣钱的工作,只要打个电话号码就可以挣钱,徐某时勃然大怒,遂按照孙某时提供更多的话术拨通被害人电话号码,在加进QQ挚友后被导流到诈欺APP上进行刷单,王承恩受骗。最后,徐某时被公安部门判处拘押并罚金的行政处罚。
04
出租QQ号被拘押
曲某时(16岁,市区某中学小学生)在贴文看见发布收购QQ号的信息,遂将他们的QQ号以每天50元的费用转租给旁人。后曲某时的QQ号被旁人用来实施了诈欺。曲某时被公安部门判处拘押并罚金的行政处罚。
05
为诈欺提供更多协助被拘押
张某时(男,16岁,高三小学生)刷到一做全职挣钱的视频,随后张某时通过QQ联系旁人,行骗让张某时准备两个智能手机,一个和他们通过QQ语音收发,另一个拨通其提供更多的智能联系方式,并把两个智能手机麦克风用放在一起,让两块智能手机实现相互收发。每收发一小时行骗给张某时200元钱。张某时因被控为诈欺犯罪行为提供更多协助,被公安部门处理拘押并行政处罚金的行政处罚。
全
民
反
诈
防治电信公司互联网诈欺
告小学生及学生家长的一封信
诸位学生家长、亲爱的同学们:
近几年,随着公安部门对电信公司互联网诈欺的压制力度大力加强,尤其是全国范围内以压制涉两卡(智能信用卡、信用卡)犯罪行为为主要内容的“断卡”行动的开展,给为诈欺犯罪行为提供更多协助的鞘花产造成了严重压制,涉两卡犯罪行为的成本越来越高。为此,犯罪行为分子瞄上了露特、严防觉悟薄弱的在校学生,引致在校学生涉两卡犯罪行为数量激增。为增强严防觉悟,提高辨别能力,防治在校学生的涉两卡犯罪行为,营造奥尔奈和谐美丽的校风,Auneuil诸位学生家长和同学发出如下倡议:
为严防电信公司互联网诈欺,维护新家园幸福,构建平安和谐校园,请诸位同学牢记下面口诀:
1.“五不转”:
(1)不向陌生账户转账;
(2)不向所谓的“安全账户”转账;
(3)不向有风险提示的账户转账;
(4)不向未经核实的陌生网站、APP、二维码转账;
(5)不向要求先行缴纳保证金、手续费、税费等的网贷公司转账。
2.“五慎接”:
(1)慎接95开头的八位数电话号码;
(2)慎接400开头的电话号码;
(3)慎接00或者“+”开头的电话号码;
(4)慎接没有来电显示的电话号码;
(5)慎接被智能手机软件标记为诈欺、骚扰的电话号码。
3.“六个一律”:
(1)陌生电话号码只要一谈到信用卡、密码、验证码,一律挂掉;
(2)只要一谈到“中奖了”,一律挂掉;
(3)只要一谈到“电话号码转接XX公安局、检察院、法院”的一律挂掉;
(4)陌生智能手机短信让点击不明链接,一律删掉;
(5)以交友为由推荐投资理财的,一律删除;
(6)一提到“安全账户”一律挂掉。
4.“十个凡是”:
(1)凡是自称任何执法机构要求汇款的,都是诈欺;
(2)凡是通知中奖、领奖要你先交钱的,都是诈欺;
(3)凡是通知“家属”出事要先汇款的,都是诈欺;
(4)凡是在电话号码中索要信用卡信息及验证码的,都是诈欺;
(5)凡是让你开通网银接受检查的,都是诈欺;
(6)凡是自称老板或者领导要求汇款的,都是诈欺;
(7)凡是陌生网站、链接要登记信用卡信息的,都是诈欺。
(8)凡是宣传做全职刷单返现的,都是诈欺。
(9)凡是自称“购物客服”主动加进联系方式,要求给予多倍赔偿的,或取消代理商的,都是诈欺。
(10)凡是网贷前收取费用(保证金、流水费、手续费等)都是诈欺。
在防骗的同时,要加强法律觉悟,谨防被犯罪行为分子利用,成为犯罪行为行为的工具人。
在校学生最常见的犯罪行为行为为协助信息互联网犯罪行为活动罪,主要行为包括:
①非法买卖、出租、出借、假冒他人身份或虚构代理关系开立信用卡 、电话号码卡、电信公司线路、智能手机短信端口等;
②非法制造、买卖、提供更多或者使用电话号码卡批量插入设备,具有改变主叫号码、虚拟拨号、互联网电话号码违规接入公用电信公司互联网等功能的设备、软件;
③非法出售、提供更多个人隐私,用于注册或出租、出借互联网账号或协助他人通过虚拟货币交易等方式转移、隐匿涉案资金。
诈欺手段变化多端
谨记不转账、不汇款、多核实
提高防骗觉悟,避免上当受骗
再次提醒同学及学生家长们
遇到涉及转钱等不确定情况
及时跟老师、家人、朋友确认信息
避免上当受骗
如果发现上当受骗
迅速保存涉案证据
并及时报警
来源: 防骗每日电讯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