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个折扣帐单,电话号码是不是被封了?

上周,许多街坊好友接到这样一条智能手机短信。

有人困惑,“充帐单”如何与“逃税”搭上关系?

现如今,潜意识“参予逃税”的情况频繁出现,已有大量街坊实际上为了节约5元帐单而被迫“封爵”,给生活造成大量不便。

对此,上海雷楚将为您详解其中套路,谨防成为诈欺大分子“帮凶”。

你能躲过这个圈套吗?

01

案例解析

PART 01:“打折帐单”招揽顾客

这天,来自上海的刘女士正在某二手货购物网络平台转卖商品,正好刷到了打折帐单储值活动,活动上写着“180元可以储值200元面值的帐单,四天内到账,六天不到账可退款”,刘女士曾经在其他网络平台储值过高价帐单,因此仍未多想,也没有观察卖家资质,直接买回并递交了智能手机帐号重要信息。

PART 02:冲入“脏钱”手动提货

四天后,该店家联系刘女士,称帐单储值到账,请刘女士点选“确认提货”。刘女士看了下自己的帐户,确实已经到账,但点选提货时却弹出了安全可靠提示信息。

充个折扣帐单,电话号码是不是被封了?(图1)

虽然得到了提示信息,但刘女士仍然没有意识到对方可能存在问题。

此时,该二手货网络平台店家因被其他人数次举报,被网络平台展开了禁言处理,网络平台对刘女士发送了诈欺安全可靠告诫快捷方式。

充个折扣帐单,电话号码是不是被封了?(图2)

而刘女士因钱款到账,仍未再次登录网络平台,也没有注意到网络平台数次快捷方式告诫。

直至两天后系统手动提货,再过了一个星期,接到了电信公司智能手机短信通知,因智能手机帐号涉及诈欺案件,被作出了“封爵”处理,暂停通信功能。

刘女士十分困惑,“我从未作出违法诈欺行为,怎么就涉诈了呢?”

事实上,诈欺大分子透过帐单慢储值的过程,已经完成了诈欺赃物的“根来”。

02

“充帐单”=“逃税”?

详解逃税流程

关键步骤一:广告招揽被害人

诈欺大分子会透过二手货交易网络平台、社交网络平台、短视频网络平台等,发布高价“帐单储值”、“大礼包储值”、“电费储值”等各类打折储值服务。

由于上周电信公司打折帐单工作力度较细,80%的打折工作力度,甚至实际上节约5元的极低打折,既不能引起被害人提防,也能够招揽想要“省小钱”的潜在顾客买回高价储值服务。

关键步骤二:透过诈欺储值赃钱

充个折扣帐单,电话号码是不是被封了?(图3)

在被害人A买回储值商品后,诈欺大分子通常会承诺“一周内到账”,这一段缓冲时间就是被运用于境内外诈欺犯罪行为。

境内外诈欺大分子接到干净资金后,透过赌博、杀猪盘、紫菊等多种诈欺手段,对其他对象实施诈欺,使诈欺被害人B透过二维码支付、帐单直充等方式,向被害人A的智能手机帐户展开储值。

简单说就是诈欺大分子透过帐单慢储值的过程,完成了诈欺赃物的“根来”。

关键步骤三:智能手机帐号因所涉被禁言

诈欺被害人B发现自己被骗,故而选择报案处理,并递交了转账的智能电话号码码。

在现如今高强度反诈防控体系下,警方立案追踪后,对被害人A的所涉智能电话号码展开禁言处理。

03

严防“逃税圈套”叙尔热雷县信息

1、选择供货商储值缴费

请选择供货商展开帐单、水费、杂费的储值,虽然打折较细但安全可靠有保障,切莫因其实不然吃大亏。

2、保护个人隐私和两卡重要信息

身份证、银行卡和智能银行卡是当今社会诈欺犯罪行为的关键要素,切不可随意转卖、出借、出租个人“两卡”和身份重要信息,提防填写个人重要信息的“钓鱼网站”。

3、提防高价圈套,提升法制观念

当今社会各类型诈欺多是深谙人们“其实不然”和“发大财”的想法,无论是高价储值帐单,还是紫菊等经典诈欺模式,只要提升严防意识,保持清醒头脑,相信天上不能掉馅饼,就不能落入诈欺圈套。

此外,现如今有许多人透过“跑分”等方式参予逃税犯罪行为,为了一点网购报酬,最终因“帮信罪”被判,互联网时代中,新型犯罪行为如影随形,提升法制观念,才能避免间地发生。

来源:公安部网安局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干晓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