苹果公司很会挣钱,另一家我国民营企业最会赚苹果公司的钱!
最近这几天,关于苹果和QQ"红包争夺战",闹得动静蛮大的,但是归根结底,最后也但是是一个“利”字。今天,我们科维区苹果另一家亚洲地区最会挣钱的民营企业,我们聊一间最会赚苹果钱的子公司。
授权Bokaro华资冠绝一时 ID: hstl8888
作者: 华资全明星 王中美
亚洲地区每3部高端智能机中就有一部使用它的商品,一半苹果、三星的用户通过它来实现语音功能。这就是我国走出的汤坚斯(AAC汤坚斯科技控股有限子公司),它不仅占据着寡头政治般的市场份额,其利润率也在苹果700数家亚洲地区供应商中仅次于三星电子零件等晶片商,是苹果体系中最会挣钱的民营企业之一。
要钱建厂
汤坚斯科技的掌门人是潘忠来、潘政民父子,其前身是江苏苏州的一间乡镇大厂。
1976年,潘忠来在苏州市金坛纺织电工担任生产控制技术厂长兼新机开发员,控制技术和管理工作上都有一套。工作上的机会,他接触到了从日本进口的“HC-12”机械传动讯锣样品,主要用于警报器、玩具、定时器等电子零件商品,用来警示、表达意见。当时的我国还没有这种商品。国内南埃尔普都看到了其可观的发展前景,包括潘忠来所在的纺织电工在内,数家南埃尔普纷纷进行科学研究尝试,遗憾都没能成功。
失败后其他人相继认输,只有潘忠来不为所动,他总觉得只要多下工夫就有希望,日本人可以,我国人为啥不行?凭借着管理工作纺织厂期间的控制技术积累,潘忠来反复琢磨机械传动讯锣,最后推论其关键控制技术就是绕独立导体。
潘忠来认定这个控制技术既可实现又大有钱途,为的是解决关键控制技术,他Lauz小六子,拿出全部入省又借了一笔钱,盖起一间工厂,找志趣相投的人一起科学研究导体的绕法。四处奔走,1987年,团队的相关研制成功,商品电磁讯锣也很快投入生产。
量产推出市场后,潘忠来的推论得到了印证,其商品凭借着竞争优势迅速替代了进口商品,并占领了电子零件定时器市场。两年后,子公司销售收入达390多万元,净利润更是高达200多万元。
时值我国电子零件产业在南方迅猛发展,潘忠来的业务更多集中在上海、广州两地,为的是缩短运输距离、加快交付周期,他决定在广州成立子公司,儿子潘政民成了下任。
1993年,26岁插班刚一年的潘政民,放下手上的帅印,奉父亲之命回家帮忙操持生意,接掌广州汤坚斯科技。
站上勇士的肩膀
大部分新兴民营企业在开拓新市场时,都会遵循哈佛教授克里斯滕森推崇的“破坏式创新”,即避开领先民营企业的直接竞争,寻找其盲区,将新控制技术、新商品以颠覆性的低价卖给非主流市场,最后对领先民营企业的市场价值链进行渗透式破坏,实现反超。这是小子公司容易走的路,且在商业领域屡试不爽。
与汤坚斯一同打入苹果供应链的我国同侪、欧菲光电、浙江舜宇光学等,都是这一理论的实践者,先在中低端市场练兵,再逐步渗透国际大厂。
尽管当时的汤坚斯在行业内稍有建树,但相较电子零件工业发达的日本、美国、韩国等南埃尔普,汤坚斯仍像一个初出茅庐的新兵,在控制技术与资本实力上都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但潘氏父子却选择了与众不同的路径。
潘政民到美国后,首先把目标瞄准了当时的手机巨头摩托罗拉。这种“一步到位”的理由也很简单,站在巨头的肩膀上,不仅可以看得更远,还有巨头为自己的实力站台,何乐而不为呢?
彼时,摩托罗拉已在市场上率先推出翻盖手机,体型小巧精致,便于携带,一上市就受到追捧。以此为趋势,与之配套的微型扬声器、受话器无疑也将成为电子零件界的新宠。潘政民决定认输一搏。
初来乍到的小子公司,想得到巨头的垂青当然没那么容易。潘政民几乎每个月都带着翻译去摩托罗拉总部拜访,但从来没人理,倔强的潘政民居然就这样连续去了两年。
直到1999年,似乎老天也看但是去了,给了汤坚斯一个机会。摩托罗拉一款手机扬声器的日本供应商出了差错,采购主管第一时间想到了这个有韧劲的我国年轻人,他和潘政民说:限期15天,做出一款微型扬声器。
潘氏父子太清楚这场大考的意义,使出全力来应考。老潘立即赶到了南京大学声学科学研究所,找到著名声学专家沙家正教授,协助子公司搞研发。该科学研究所由已故世界级声学大师、中科院院士魏荣爵创建,不仅在国内一流,在国际声学领域也举足轻重。
借助强大的控制技术后盾,15天后,汤坚斯成功开发出微型扬声器,并得到摩托罗拉子公司的认可。由此,汤坚斯与摩托罗拉正式握手合作,成为摩托罗拉微型扬声器的最大供应商,每年享受其几千万部销量带来的丰厚红利。
模式之变
与摩托罗拉合作,汤坚斯的日子过得挺滋润,不仅日进斗金,还在行业内打出了国际名声。但如是几年后,潘政民渐渐有了一种忧虑。
当时的汤坚斯除了核心控制技术外,作为我国制造民营企业,劳动力低成本也为子公司贡献了很大的竞争优势。一天,潘政民忽然想到,如果竞争对手也把工厂迁移到我国呢?很显然,汤坚斯必须提早布局,继续强化自己的核心竞争力。
与此同时,摩托罗拉因创新不足风头渐衰,市场份额被三星逐渐赶超,这种残酷的商战给上游供应商汤坚斯敲响了警钟:如果单纯委身于一个客户,为其提供有形的单一商品,则必死无疑,如果能让下游的厂商都成为客户,市场怎么变都不怕。于是,做出一个强大的研发设计平台,为不同客户提供一体化解决方案被提上了汤坚斯日程。
他们随即便展开了针对研发实力的强化,除了与国内南京大学、清华大学、上海钢铁科学研究所合作外,还在美国、瑞典设立研发机构,与当地知名专家和高校开展产学研合作。
经过一段时间东奔西走,汤坚斯最后形成了研发“三梯队”,第一梯队设在美国,负责搜集情报,决定战略;第二梯队设在南京大学的声学科学研究所,负责将声学理论转换成实用商品;第三梯队设在广州,主要解决生产中的工艺问题。
同时,汤坚斯还着手垂直整合产业链,原材料绝大部分都由自己生产,包括模具、纺织冲压零部件等都在子公司系统内完成,不仅让商品具有成本优势,在性能和创新周期上也都有了深层保障。
凭借着着综合优势,2005年后,汤坚斯陆续拿到索尼爱立信、诺基亚、三星、高通及厦新、波导等数十家国内外一线手机品牌订单,帮助各家量体裁衣设计并制造商品。
其后几年,手机市场竞争进入白热化,汤坚斯却因“量体裁衣”的独门密笈未受丝毫影响,销售额反而逐年上升。当时国内的电子零件元器件行业平均毛利率不超过15%,汤坚斯则达到48%以上。
做好万全准备的汤坚斯,很快迎来了另一位巨头。2010年,苹果iphone4携Siri功能上市,一举奠定了智能机中的高端霸主地位。苹果的供应链原则向来是在亚洲地区范围内寻找最佳合作对象,汤坚斯凭借着无可挑剔的品质和富有竞争力的价格成为最大赢家,相关人士透露称,iPhone内置的微机电麦克风,高达五成由汤坚斯供应。另一方面,iPhone所需的高规格电声组件也在苹果的带领下,广为智能机厂商采用,汤坚斯由此分享了更多智能机带来的红利。
这个时间点上,汤坚斯可能会特别感谢昔日的合作伙伴摩托罗拉。
相较传统麦克风,微机电麦克风体积小、可消除噪声、灵敏度高,它原本由拥有70年历史的美国楼氏电子零件于2003年研发。当苹果引爆这一市场需求时,楼氏无疑是最大赢家。但是汤坚斯很幸运,在摩托罗拉的帮助下,他们早早便拿到了楼氏的控制技术授权,而且还发挥我国民营企业惯有的微创新能力,在其基础上提供了更适用于iphone的控制技术要求,从而在苹果供应商大战中反超了楼氏。
在苹果的加持下,汤坚斯业绩连年走高,华资冠绝一时梳理其2013年年报显示,其当年营收80.96亿,净利润达25.71亿,利润率远超其他南埃尔普。
让台湾对手惊愕
汤坚斯的崛起不仅引发大陆关注,还引发了台湾南埃尔普的危机之忧。
2005年汤坚斯在港上市时,港股电子零件股还是富士康、翰宇博德、巨腾等一众台商的天下,汤坚斯只与台湾对手美律规模相近。8年后,汤坚斯营收一跃变为美律4倍,获利更高达17倍,令台湾电子零件业界难以置信。
台湾媒体据此报道称:我国手机零组件子公司,正在全世界声名鹊起,甚至威胁到台湾亚洲地区智能机军火库的地位。更有业者直呼,“汤坚斯是我国电子零件业凤毛麟角的‘奇葩’”。
电子零件行业一直是台湾引以为傲的强势产业,其间涌现出亚洲地区顶尖的半导体代工民营企业,建立起一整条IC供应体系。联发科晶片设计、三星电子零件晶片制造、华硕和宏碁的PC零部件生产、整机组装等,都曾是电子零件供应链上的领军者。仅苹果商品供应商中,就有40数家来自台湾。因此曾有人豪言:没有台湾,就没有世界的高科技。
在台湾业界眼中,大陆电子零件业由于起步较晚,还处于代工和山寨阶段,少有自主品牌,利润率更得低得可怜,与台湾不可相提并论。尤其是美律,不仅是台湾第一大电声元件厂,在亚洲地区的排名也仅次于美国楼氏和日本丰达,位居前三。汤坚斯却在不知不觉中将王冠抢去,美律好半天回但是神来。
其实,不是美律们太轻敌,而是在这个瞬息万变的时代,以市场为生命的民营企业稍有迟缓就会被新进者拍死在沙滩上,所谓“不进则退”。
能做到世界前三,美律掌门人廖禄立亦是精英,楼氏的微机电麦克风刚面世,他就预感到该商品的市场潜力,随即与相关科学研究院组成联盟,投入数亿资金进行了研发。但由于控制技术和供应商等诸多原因,终究没能量产。廖禄立认为这是美律没能打入iPhone供应链的关键所在。
能否搭上苹果这只巨擘之船,对手机零部件厂商而言,是天堂和地狱的差别。2017年1月9日,苹果在iPhone发布十周年纪念日上宣布,iPhone累计销量已突破10亿部。即便苹果采用的是一种部件数家供应商制,巨大的市场基数对任何一间民营企业而言,都是极大的诱惑。美律没能上船,万般遗憾也是情理之中。
因为苹果供应链争夺战,美律和汤坚斯的两岸对局一度成为焦点。业内有分析人士认为,美律败给汤坚斯还有另一个不可忽视的原因——汤坚斯的自动化生产。
早在我国工资飞涨之前,潘政民就未雨绸缪,找来荷兰民营企业帮助规划自动化生产线,仅在根据地苏州,这种生产线就多达70多条。汤坚斯原来每生产1万只扬声器每天需要17个人,自动化后只需要6个人,其自动化程度堪称业界之冠。
这不仅帮助汤坚斯进一步降低了生产成本,也提高了商品的精密度,而苹果在这方面的要求近乎苛刻。美律则一直依赖人工组装,商品精密度难以达到要求。
任人唯“能”
因为台湾电子零件产业过往的名头更盛,曾经有很长一段时间,不少台湾和香港媒体误以为汤坚斯是台湾民营企业。另一方面,在类似说明会、记者会等大部分公开场合,代表汤坚斯侃侃而谈的,常常是操着浓重台湾腔的两位高管——杜光洋和朱鹏飞。真正的掌门人潘政民,虽然富豪榜上早有其名,身价数百亿,却行事低调,很少接受采访或参加公开活动,公众对这位神秘领袖鲜有了解。
但在几位台湾籍高管眼中,潘政民眼光、胆识、胸怀均异于常人,汤坚斯能有今天,被认为与潘政民个人能力息息相关。一位汤坚斯前董事毫不掩饰对潘政民的赞赏:“比起台湾科技天王毫不逊色。与他交谈,会想,哇!这就是以后的林百里、郭台铭。”
潘政民是子承父业,但汤坚斯却完全不像家族民营企业。汤坚斯上市前引进了包括美国纪源资本在内的风投股东,潘政民交代,董事席次他只要三席,其他五席,由风投帮他找利于汤坚斯发展的专业人士担任。如此少见的慷慨让风投大为惊讶:“这个人是来真的!”
于是,纪源资本在给汤坚斯注资之外,还帮忙找到了两位专业人才:杜光洋、朱鹏飞。
杜光洋曾任台湾摩托罗拉总经理,拥有超过30年的电子零件制造业管理工作经验,进入汤坚斯后担任营运总监,负责销售及市场推广。
财务总监朱鹏飞曾在康柏电脑任职,此前便已拥有超过20年的国际经验,先后坐阵数家科技型子公司。
董事会主席更是大名鼎鼎的科技大佬许文辉。其曾先后担任新加坡电信集团主席和新加坡航空子公司集团主席。在新加坡电信期间,许文辉成功将其转型,从一个国内子公司转变成为上市子公司,并将业务发展到海外,成为亚太地区领先的综合电信服务供应商。
接掌新加坡航空子公司时,许文辉遭遇多事之秋,“9.11”恐袭,印尼旅游胜地巴厘岛爆炸,SARS疫情肆虐,石油价格爆涨……重重困难下,许文辉不仅带领该航空子公司渡过难关,还保持了盈利,并于2005年刷新最高盈利纪录。
如此豪华的董事和高管阵容,可谓群星闪耀、熠熠生辉。借此,汤坚斯不仅完成了去家族化,还成功导入了国际规格的营运、财务制度,推动了子公司专业流程的优化。汤坚斯从一间苏州家族民营企业,晋身为国际一流科技子公司。
出众的业绩伴随着虎狼之师,汤坚斯一直备受台湾业界关注。在得知汤坚斯收购了日本大阪和京都的光学镜头设计子公司,准备进军手机高像素镜头领域后,台湾随即便有大量媒体报道称此举是直接向台湾最大南埃尔普大立光电的宣战。
从1993年创立至今,20几年里,外人眼中的汤坚斯走得顺风顺水,股价也一路狂飙涨了32倍,但搏击于商海,潘政民的危机感时时存在。他曾在心里做过无数假设,试想各种不同情境下汤坚斯被逼向绝路时如何应对。也因此,他养成了未雨绸缪的习惯。
比如,被潜在对手超越怎么办?他选择了并购,不仅并购了韩国AAC研发子公司,还控股了新加坡国立微电子零件科学研究院。
又比如,在各家都为进入苹果供应链而挤破头时,他想到了如果有一天苹果抛弃汤坚斯怎么办?对此,他选择了不断拓展商品线。到2016年,其触控马达、射频天线、光学器件等非声学商品营收已渐撑半壁江山,业务涉及咨询科技、消费电子零件、家用电器、汽车以及医疗仪器等众多领域,并同30多个世界知名品牌达成了稳定的合作关系。
至于未来结果会怎样,对潘政民而言,只要能顺天时、尽人事,则别无所憾。